百流-木头资讯

稀奇!“爱情鸟”冠斑犀鸟现身保山龙陵

来源: |

近日,保山市龙陵小黑山保护区和木城乡在该保护区周边区的木城乡澡塘山开展野生动植物调查时,拍摄到了犀鸟科斑犀鸟属鸟类,经专家鉴定,确定为冠斑犀鸟。冠斑犀鸟的发现刷新了龙陵县鸟类新纪录,鸟类种类增至292种。

“当时发现了四只,由于它怕人和天气等原因,只抓拍到了两只。”木城乡政府工作人员蔡双发说,拍摄到这种大鸟后,他及时将照片发给龙陵小黑山保护区技术人员进行鉴定。

经西南林业大学动物学教授、理学硕士韩联宪鉴定,确定这种大鸟为冠斑犀鸟。

一起了解冠斑犀鸟

专家介绍,目前世界上有犀鸟31种,其中中国有5种。冠斑犀鸟布区狭窄,种群数量极其稀少。

冠斑犀鸟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广西西南部、云南南部和中部及西藏东南部。主要栖息于常绿阔叶林中,以植物的果实和昆虫为食,更喜食核果、浆果类等,其最大特点是喜欢成双成对出行,过着“家族式”群居生活,它们是大型鸟类界少有的“一夫一妻制”,因此有了“爱情鸟”之美称。

在2020年6月19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中,冠斑犀鸟已由原来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升级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另外,冠斑犀鸟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The IUCN Red List)近危物种(NT)。

近年来,木城乡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大力实施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保护、义务植树等生态修复项目工程,着力加对大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宣传和生态脆弱区的生态恢复。

“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为冠斑犀鸟等野生动物的繁衍、栖息创造了天然居室。”龙陵县木城乡党委书记陈德超介绍,5年来,该乡累计实施生态公益林保护项目22.05万亩,森林覆盖率已达75.77%。

近年来

保山龙陵陆续发现

珍惜、濒危动植物的身影

2020年3月

世界濒危鸟类钳嘴鹳首现龙陵勐糯湿地

钳嘴鹳

走进勐糯大小海生态湿地,只见10多只不知名的鸟儿一会儿歇息在湿地附近的树枝上,享受着冬日丝丝阳光的温暖,一会儿振翅飞上天空,欣赏着勐糯坝子的山水田园风光,一会儿在湿地草丛中觅食,品尝着大自然赐予的美餐……

经龙陵县林草部门的技术人员查阅相关资料证实,这10多只“冬日来客”名叫钳嘴鹳,属于迁徙鸟类,原产于印度、斯里兰卡等地,迁徙路线主要经过云南等地。钳嘴鹳曾于2006年10月3日在中国云南大理洱源西湖发现过,是中国首次记录。由于数量比较稀少,目前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低危物种。在龙陵县境内,尚属首次发现。

龙陵小黑山保护区技术人员胡兴润介绍,钳嘴鹳属于中型鹳,经常在沼泽地、水田、湖边等食物丰富的区域活动,由于它的食量比较大,主要以两栖爬行类、小型水生等无脊椎动物为主食,以鱼、虾、青蛙等为辅食。

2018年8月,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教授喻庆国一行到龙陵县考察湿地建设时认为,龙陵湿地资源比较丰富,特别是勐糯大小海湿地,国际候鸟迁徙通道从勐糯周边通过,加之其周边特殊的高纬度、低海拔的地理位置及特殊的气候条件、多样性的自然环境,为湿地鸟类资源和鱼类资源的生存、栖息、繁衍孕育了“天然居室”。

近年来,勐糯镇认真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求,坚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的原则,以创建“国家森林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及加强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等工作为契机,加大对勐糯大小海湿地及其周边区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力度,着力打造生态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小镇。

地处怒江之畔、与缅甸一衣带水的勐糯大小海生态湿地,总面积1000多亩。目前,湿地区及周边区的野生鸟类就达数十种。

“近年来,我们采取联合巡护、宣传教育等方式,加强了对湿地和周边区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由于生态环境比以前好了,看到的陆生水生鸟类的种群、数量也比以前多了,难得一见的世界濒危鸟类钳嘴鹳也看到了。”勐糯林业站负责人李家有介绍。

2020年9月

龙陵发现新物种高黎贡球兰

国家林草局昆明勘察设计院专家在保山市龙陵县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开展野生动植物本底资源调查时,发现了夹竹桃科球兰属植物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高黎贡球兰。至此,中国球兰属物种增至48种和1变种。

2020年9月23日,记者在保护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经过2个多小时的翻山越岭,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中找到了高黎贡球兰。因其如脂似玉的副花冠在多花组成的球形的花序外层非常显著,又被称为“蜡花”,其独特的双层五角状花型和馥郁的香味,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高黎贡球兰具有在大树上附生生长的特性,对森林质量、湿度、气温和树皮表面腐殖质积累量等生境要求十分苛刻,目前仅见于原始森林中。

据国家林草局昆明勘察设计院理学博士、高级工程师赵明旭介绍:“高黎贡球兰目前已知仅分布于3个县域、不足10个分布点上,现阶段尚未列入保护植物名录,但却是名副其实的‘极小种群物种’。”

高黎贡球兰的“前世”经历十分坎坷。早在1935年、1940年和2005年,中国植物学家在云南省的贡山县、德钦县和龙陵县就采集到该球兰的标本,但由于其在做成腊叶标本时,副花冠的形状、空间结构等信息大量损失,致使该种长期未被正确鉴定。

在2017年至2020年期间,国家林草局昆明勘察设计院的专家再次对龙陵小黑山保护区动植物资源进行野外补充调查时,采集到了该物种正在开花的标本。又花了两年多时间,持续对该物种进行活体观察和相似物种的比对,最终撰写成文并通过国际权威球兰属专家审核,发表在国际知名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taxa》上。

“一旦在这些分布点上绝灭或消失,就意味着该物种在地球上的彻底消失。在此,我也呼吁全社会加强对这些‘极小种群物种’的保护”。国家林草局昆明勘察设计院理学博士、高级工程师赵明旭谈到。

通过国家林草局昆明勘察设计院专家对小黑山保护区及历史采集地高黎贡球兰的种群数量、分布点和受威胁趋势等指标进行的全面评估,参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制订的物种濒危等级,综合评定高黎贡球兰应至少被评定为VU(易危)级别。

据国家林草局昆明勘察设计院专家介绍,目前对全世界球兰属植物种类尚未有准确的统计数,初步估计在350至450种。龙陵首次发现高黎贡球兰,不仅丰富了小黑保护区野生球兰花卉资源,更使中国球兰属物种增至48种和1变种。

“在我们小黑山保护区首次发现高黎贡球兰,使保护区里面的球兰品种从8种增加到了9种,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加大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特别是对‘极小种群物种’的保护,使我们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副局长冯思勤表示。

2020年11月

200余只灰鹤迁徙首次途经龙陵县

2020年11月5日,龙陵小黑山保护区工作人员在林区巡护时,发现200余只灰鹤迁徙途经过龙陵小黑山保护区,场景十分壮观。据悉,如此大规模的灰鹤路过龙陵县尚属首次。

当天上午,龙陵小黑山保护区职工吴乃局率领护林员和往常一样,带上巡护装备开始了一天的巡护工作。在巡护途中,他们发现一群“大鸟”迂回在保护区上空,通过仔细观察和辨认,这群“大鸟”是灰鹤,数量超过200只。它们变换着队形自由翱翔在天空,时而排成“山”字或“人”字形,时而发出浑厚鹤唳声,时而迂回在山脚沟壑间……场景十分和谐而壮观。护林员一路跟踪灰鹤到黑山脚的一片沼泽草坪,只见成群结队的灰鹤在那里歇息或觅食。

“为了不惊扰到它们,我们只敢远远地躲藏在密林中观察灰鹤,偷偷地用相机拍下它们的活动轨迹。”吴乃局告诉记者。当地土生土长的小黑山保护区护林员赖顺毕激动地说:“像这样几百只灰鹤成群结队地经过龙陵,我还是头一次见到!”

当天下午黄昏时分,这群近200只的灰鹤穿越过龙新蚌渺湖,再次踏上了迁徙的旅途。据介绍,6日中午,小黑山保护区工作人员还在龙陵县镇安镇大坝社区附近记录到一群灰鹤的“踪影”,数量约80只左右。

“全球共有8条候鸟迁徙路线,其中有3条经过中国,龙陵县地处‘中亚至印度’和‘东亚至澳大利亚’两条迁徙路线的交叉重合区域范围内。因此,龙陵县是候鸟迁徙重要的‘驿站’。”西南林学院硕士生导师、高级工程师艾怀森介绍。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位于高黎贡山南延的龙陵县,其境内勐糯镇的大小海湿地、龙新乡的蚌渺湖、龙山镇的龙山湖和龙江乡硝塘村的沙场坝及小黑山保护区周边区的众多沼泽草地等区域是候鸟歇息或过冬的“驿站”。

“随着龙陵县对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群众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到了极大的提高。近些年来,我县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明显增加,特别是看到的候鸟种类、数量比以前多了。”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局长刘勇介绍。

龙陵小黑山保护区是名副其实的鸟类“诺亚方舟”,在面积仅为5805公顷的保护区内记录有鸟类291种,分别占云南、中国鸟类种类的30.79%和20.14%,其中记录有夏候鸟、冬候鸟等候鸟种类71种,占小黑山鸟类种类的24.39%。在记录的鸟类中,属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3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和《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China-RL)共有70种。

勐蚌高山草甸风光

龙陵县坚持生态优先理念,紧抓生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治理,不断擦亮“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金字招牌,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蚌渺湖风光

近年来,龙陵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生态修复为主线,以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公益林保护、义务植树等生态修复工程为推手,加大了自然保护和生态修复力度。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成为了众多野生动物的栖息繁衍和候鸟歇息的“天然居室”。

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由1978年的26.9%提高到现在的70.08%,经济林面积已达120多万亩,林业用地面积达334.73万亩、林地面积达283.36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1521.29万立方米。2019年,全县实现林业总产值10.13亿元。

云报客户端综合

记者:李建国 杨艳鹏通讯员:郁云江 蔡双发 李志锋 胡兴润 尹纯助 侯云鹏 蒋继凡部分资料来源保山日报责编:蔡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