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流-木头资讯

好山好水出好米 迎来致富新“硒”望

来源: |

平安富硒特色农产品。 本报记者 陈俊 摄本报记者 陈 俊

“今天召集各村党支部书记、党员和致富带头人来开会,是对年前富硒地种植规划的再安排再落实,我们要依托富硒资源禀赋、地理自然优势、乡村振兴机遇,调整种植结构,在做强传统农作物种植基础上,开发小米、食用燕麦、苦荞、赤松茸、羊肚菌等特色农作物新品种,尤其是去年6.67公顷小米试种成功,从小米中检测出富硒含量,超出其他试种品种的10倍,可以说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致富大门……”3月2日,海东市平安区三合镇副镇长马欣辉在全镇春耕备播会议上说。

“马镇长,去年在祁新庄村党支部带领下,成功试种的6.67公顷小米,让持观望态度的乡亲们从小米高富硒含量、高附加值以及畅销热中看到了‘钱’景,也激发了他们的种植热情。今年我们要种66.67公顷,目前已流转土地40多公顷,后续估计不止这个数。”三合镇祁新庄村党员祁多军接过话茬说。

致富带头人、海东中意富硒杂粮公司负责人祁之福介绍:“去年在三合镇党委政府帮助下,富硒农产品加工车间得到改造提升,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将继续为村里的富余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富硒土壤的发现,加之气候温和适宜、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沟岔水系发达无污染、日照时间长等综合因素,对平安区发展设施农业,特别是对川水地区发展油菜、菌类、马铃薯等特色种植业、在浅脑山地区发展草业、带动畜牧业发展有着巨大优势。

“自从在平安发现富硒土壤后,2010年开始提供技术支撑,协助当地政府大力发展富硒产业,在平安建成省内第一家高富硒科技示范基地,为找到更好吃、更好看的天然高富硒含量农产品,近3年试种了包括小米、西蓝花、蚕豆、小麦、西红柿等104种作物,期间从硒可持续利用、土壤到植物硒元素迁移富集机理等进行深入研究,筛选出研究成果并形成完整的硒产业科学发展体系,提交给当地政府便于做产业规划。”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生态分院富硒科研示范基地项目负责人沈骁介绍。

据了解,平常小米的生长周期为3个月,而去年平安区三合镇祁新庄村党支部提供土地和人员,严格按照天然、绿色、有机标准试种的6.7公顷小米,生长期长达7个月,不仅日照时间长,而且吸收硒元素更充分,产品经检测硒含量高于其他作物,是普通小米的10倍,这款产品一上市就在长三角地区尤其是上海打开了市场。

祁之福介绍,他在洪水泉、石灰窑回族乡和三合镇流转土地种植苦荞、藜麦、青稞,最大的底气是产品绿色有机富硒且自产自销,做大做强产业肯定要带动更多党员和群众在乡村振兴主战场上发挥力量。自己最大的依托就是富硒地,开发的富硒苦荞茶、富硒饼干、富硒燕麦片、富硒枕头等产品,畅销省外。此前和内地合作研发的富硒杂粮面条技术已趋成熟,正洽谈准备上两条生产线,新产品上市与其他功能性食品一起销往全国。

平安区富硒委副主任时福存介绍,平安区坚持富硒富民,科学谋划富硒产业发展,接续打造“高原硒都 健康平安”和“净土富硒”品牌,极力提升高原硒都“高原、绿色、富硒”品牌效应,随着富硒产业快速健康发展,逐步成为农业经济发展强劲增长点和重要增长极,农业总产值达3.18亿元。尤其是去年12月中国地质学会公布全国首批天然富硒土地认定结果,面积达6946.67公顷的平安区三合镇、洪水泉乡两宗天然富硒地块“上榜”,更是将平安富硒产业发展推向一个新高度。

目前,平安区正着手描绘以平安富硒产业科技示范园为核,以大红岭有机富硒青宏杏生态田园综合体、白沈沟有机富硒果蔬产业园、洪水泉有机富硒养殖产业园、三合富硒种植产业园为中心,以重点产业园为驱动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带、以种养殖基地为带动的乡村振兴发展带等“一核四心两带”新格局。

从发现富硒资源,规划发展富硒产业,到打造“高原硒都”,平安区正步入一条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富硒高速”。

《青海日报》(2022年04月02日 第4版:省内要闻)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