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流-木头资讯

东辽县泉太镇:秋蚕“搬家”牧蚕忙

来源: |

8月10日一早,东辽县泉太镇老营村的蚕农们便忙活起来。提起竹筐,拿起剪刀,戴好护具朝着牧蚕的蒿柳地走去,准备为秋蚕搬家。

“现在的蚕已经三眠了,树枝上的叶子吃光了就要移到柞树上,让它们继续长大。”作为十里八乡有名的蚕倌儿,佘跃斌带着家人和工人们开始铰蚕。

今年7月中旬育种秋蚕,佘跃斌在东辽河岸边的100亩蒿柳地中放养了13斤秋蚕籽。幼蚕从树尖开始啃食着树叶,工人们也都是有经验的蚕农,他们将光秃秃的树枝剪断,幼蚕连同枝条一同放入竹筐里,再运到山坡上的柞树林中继续牧蚕。

泉太镇共有3800多亩的柞树林,主要分布于老营村和大顶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让这座小镇的柞蚕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佘跃斌传承创新了家里的牧蚕技术,如今成为了村里的致富领路人。他成立的东辽县育财蚕业服务社已经带动100余人就业,为农民增加收入30万元,辐射黑吉辽蚕农200多户。

作为县里的特色产业,泉太镇帮助老营村争取省财政资金50万元,把原东辽县蚕种场维修改造,然后发包给育财蚕业服务社,解决了合作社发展空间限制的瓶颈。育财蚕业服务社也不断加强与吉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合作,提高柞蚕产业的科技含量。

“去年,我们服务社制种86万茧,出蚕籽1500斤,今年进一步扩大了生产,春季制种40万茧,出卵700斤,实现产值70万元。”佘跃斌告诉记者。走进今年建成的柞蚕文化展览馆,这里不仅介绍了柞蚕繁育、养殖的历史,也有各类的蚕蛾制品。

佘跃斌介绍说,服务社利用冬闲时节回收茧,用于生产加温茧(黄蛹)、自割茧、蚕蛾及雄蚕蛾酒等,通过线上线下销售的方式,产品远销广州、厦门、上海等地。

目前,全镇有80余户蚕农,放春蚕籽240多斤 ,产值达30多万元;放养秋蚕52把(208斤蚕籽),可产秋蚕25万斤,产值625万余元。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董博 庞智源

【来源:吉林日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