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流-木头资讯

城市“小微湿地”有何生态大能量?这些地方给出答案

来源: |

在日前举办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上,重庆市梁平区新晋为“国际湿地城市”,这是城市湿地在生态保护领域的最高荣誉。梁平也是我国西南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这座三面环山、一面是平坝,没有大江大河和大型湖泊的城市,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三张生态牌:全域湿地、城市湿地连绵体和小微湿地。”在10日举办的“小微湿地保护管理与合理利用论坛”上,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副院长张明祥教授说,小微湿地面积虽小,蕴含着巨大的潜能。

梁平境内408条流域水系纵横交错、78座湖库星罗棋布、80万亩稻田湿地蔚为壮观。这些独具特色的生态湿地资源,塑造了城市特质和乡村风情的生态元素,为梁平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50平方公里、50万人口”重庆郊区新城奠定了基础。

张明祥介绍,梁平在全国率先探索推广了“小微湿地”保护与利用模式。截至目前,当地已建成400个各具特色的小微湿地。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袁兴中教授介绍,梁平区环双桂湖建设了不少像水泡似的“泡泡小微湿地群”,将流经小微湿地的地表水层层净化后,流入湖中,保护了湖泊水质,小微湿地群本身也成为市民游憩的景观。

今年国庆假期,梁平区共接待游客118.7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7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4.12%、25.74%。百里竹海旅游度假区民宿持续火爆,平均入住率90%以上。

“小微湿地+有机产业”也培育了一批有机稻藕、稻蔬、稻鱼、稻虾、稻蟹、稻鳅等湿地生态产业。梁平区川西渔村以年产值1.5亿元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镇亿元村;万石耕春大米海内外销量达1000余吨,打造的稻鱼、稻鸭等有机养殖基地年均养殖业收入达3000余万元。

“小微湿地”是塑造城市特质和乡村风情的重要生态元素。摄影/章轲

梁平的“小微湿地”只是中国湿地保护与利用的一个缩影。国家林草局湿地管理司一级巡视员程良表示,中国加入《湿地公约》30周年期间,湿地保护取得了丰硕成果。数据显示,2012年至今,中国新增和修复湿地80余万公顷,目前拥有国际重要湿地64处、国家重要湿地29处、省级重要湿地1021处。

湿地作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中的一环,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对维护我国生态、粮食和水资源安全都具有重要作用。

长江之滨的武汉是一座伴水而生的城市。早在2010年,武汉就率先为湿地保护立法,先后出台《武汉市湿地自然保护区条例》《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武汉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条例》等,为城市湿地保护管理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湿地公约》科技委员会主席、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雷光春介绍,武汉是全球同纬度地区和长江中下游湖泊型湿地的典型代表,境内江河纵横、百湖密布,拥有165条河流、166个湖泊,湿地面积16.24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8.9%。“武汉湿地资源禀赋优越,但与保护措施有力也密不可分。”雷光春说。

尕海湿地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境内,是黄河一级支流洮河的发源地、水源涵养地以及重要水源补给区,也是青藏高原东部最大的高原湿地。通过实施国家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项目,尕海湿地水域面积由上世纪90年代初的480公顷,恢复到目前的2580多公顷,湿地鱼、虫种类和数量恢复量,雁鸭类、黑颈鹤等水鸟数量在南迁监测时都明显增多。

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秦天宝表示,中国的湿地保护仍需要依靠各方力量,加大保护力度。“违法侵占、围湖填湖,违法养殖、固体废物污染等仍然存在”,相关执法单位应主动作为,强化监督,形成“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示范效应。

根据近日印发的《全国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年)》,到2025年,全国湿地保有量总体稳定,湿地保护率达到55%,科学修复退化湿地,红树林规模增加、质量提升,健全湿地保护法规制度体系,提升湿地监测监管能力水平,提高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新增国际重要湿地20处、国家重要湿地50处。

到2030年,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初步建立,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明显改善,湿地生态系统综合服务功能增强、固碳能力得到提高,湿地保护法治化水平持续提升,使我国成为全球湿地保护修复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