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流-木头资讯

文化时评|接棒《人世间》,《心居》能否再掀“国民追剧”热潮

来源: |

这几天,“时隔12年,从《蜗居》到《安家》再到《心居》,海清还在买房”成为热门话题,这三部剧里,海清饰演的角色都在执着买房。《心居》17日开播,目前多方矛盾展开的导火索都是“买房”,从而牵动着千万网友的神经,网上热搜不断。作为“时代旋律三部曲”,此番《心居》接棒《人世间》,再次聚焦普通人生活,且看它如何实现“心有所居”。

网友调侃说,海清可能是电视剧里买房最执着的女演员了,2009年的《蜗居》,为了买房省吃俭用,还赔上了自己的妹妹海藻;2020年的《安家》,为了不让二娃跟公婆同住,忙着买房换房;今年的《心居》,作为照顾四代人的全职主妇,她渴望有自己的房子。

《心居》也是一部根据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改编的剧集,由鲁迅文学奖得主滕肖澜同名小说改编、滕华涛执导。到昨晚,《心居》已播出5集,软弱的丈夫顾磊,加上精明的大姑姐顾清俞,都是“外来媳妇”海清买房路上的拦路虎。这部剧是典型的双女主,海清饰演嫂子冯晓琴,是买菜时要顺一把葱的全职主妇,心心念念在上海,买一套属于三口之家的小房,于是逼着丈夫去问大姑姐借首付,而这个小家是典型的女强男弱,为了让丈夫能够获得升职加薪的机会,冯晓琴还使出浑身解数让顾磊考财会证;童瑶饰演顾清俞,是单身都市精英,在自家宽敞阳台做瑜伽,有宽敞衣帽间和摩登办公室,为了置换一套更好更大的房子,准备找人假结婚。嫂子一心要借钱买房,大姑姐联合父亲再三提防,导致顾磊失足死亡……

就这5集看气了很多网友,讨论区的代入感十足。剧中的细节很真实,“冯晓琴的生活太让我窒息了,她老公好废,她把这一家老小照顾得滴水不漏,完全没有自我生活”,“厕所里嚼舌根的女同事,用的是化妆品小样!”“张芝华几位上海演员演的七大姑八大姨,真的很上海”。更多的讨论火力则集中在姑嫂矛盾上,“有钱出钱没钱出力,啥都不相干还挑拨离间,大姑姐装自己最好最清高,出事了吧?弟弟的死你是间接凶手”;“家和万事兴,媳妇天天在家照顾老的小的,打理得井井有条,何必天天开小会隔开儿媳妇当外人”。还有网友说,“我对全职主妇共情,对丈夫鞭笞也能理解,但买房全靠借,妹妹也住婆家这些操作就……”甚至有网友以自己为例说,《心居》里大姑姐拉着弟弟、父亲小房间开会的场面实在是太真实,她自己刚做完月子,加上疫情封闭,两三个月没出门,这几天刚出去放松,回来迟了一会就看到大姑小姑在小群里挑拨离间,心拔凉。

不少家庭情感类大v也在社交平台发文讨论剧情顺便支招,“刚核酸回来,又开始操心顾清俞和冯晓琴家里的事,如果我是老娘舅,早点去给这家人出主意,事情不至于发展到现在的地步,顾清俞对家人太软,对弟弟的生活太投入。如果我是冯晓琴,就自己去考财会证,让老公在家伺候一家老小,自己努力挣钱买房。人要脑子清楚,第一知道自己的目标自己实现,不要绑架别人。第二要知道别人的事情要有分寸,哪怕是亲人之间也要有界限,别啥都管。”

其实看得出,以上这些家庭琐事因房而起,一地鸡毛,但也确确实实发生在千家万户。“房”是故事的外壳,“家”才是故事的内核。后续来看,《心居》要由这户普通人家的喜怒哀乐发散开去,衍生出各类社会议题:婚姻经营、姑嫂分歧、代际关系、拼搏奋斗等,在剧中一一被摊开、被讨论,就看下面怎么化解。

其实刚收官的爆款国民大剧《人世间》,房子的问题也贯穿始终。周秉昆开饭店赚钱后,第一想到的就是买新房子,从光字片搬出,后来因新房子违规交易,又被迫搬回光字片,直到光字片拆迁才搬出。这期间,“六君子”也都先后为房子的事情而折腾闹心过。

《心居》导演滕华涛多次向媒体强调说,虽然前六集集中在买房卖房上,但之后故事将会渐渐展开,“本身是家庭生活剧,避免不了的还是从房子这个事说起。”《心居》的原著作者和电视剧编剧滕肖澜还对剧名《心居》进行了破题,“心”和“居”,“居”是房子,把“心”放在了“居”前面,也就是说,房子是切入点,但更多的是想写人跟人之间的关系,写以顾家这么一个大家庭衍生出来形形色色的人,他们对未来的希望,以及他们为了心中所想、心中所愿,怎样去奋斗,怎样去努力地生活。

所以,目前的剧情很刺儿很恼人,希望后续剧情能如主创所说的那样,从姑嫂视角展开,通过两个拥有不同的生活理念及价值观念的女性,来展现上海这座城市里身处同一大家庭所发生的悲喜交加的故事,透过小人物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成长,来投射对大家庭情感关系的依寄与不可或缺,总之,是烟火人生中“心有所居”的温情故事。

由此看来,《心居》最终的落脚点跟《人世间》有异曲同工之处,《人世间》全景式记录社会的变迁,而《心居》则是小切口展现沪上市井生活,前者的纵深感比较强,后者则侧重反映社会横截面,但描摹的都是不同身份的普通人追求美好生活的群体画像,展示日常生活中平凡百姓的闪光人生,诠释都是中国人的家庭观,同时,也为现代影视剧里的“日子”这个词做了一个具体样貌的注脚。

实习生 王易新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校对 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