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流-木头资讯

应该取消中考

来源: |

应该取消中考-避免过早教育分层 最近教育部推出了限制校外培训机构的新政,据说目的是降低课外培训的成本,从而降低育儿成本,进而提高低迷的生育率。的确,降低育儿成本和提升生育率都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但也有不少学者对于限制补课的新规效果表示质疑。如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熊丙奇指出,如果不能改变当前教育唯分数论的取向,那么补课的需求就不会消失,只是可能转为地下。韩国多年以前也曾禁止补课,结果却是补课活动演变为“地下活动”,导致只有少数有钱人才能负担起一对一的上门服务,一般中产阶级的补课需求则得不到满足,由此产生了大量反对声音,导致“禁补令”后来不得不被取消。以至于现在,韩国的补课成本依然居高不下。 教育过度无效投入的确是非常巨大的社会浪费,但禁止补课却只是治标不治本。因为在现行的高考制度下,无论对于高校、家长还是社会来说,唯分数论才是最理性的选择。既然高考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层级,大学就会理性地按照高考分数来掐尖,再往后,企业也会理性地用大学招牌(实质还是比较高考成绩)来鉴别学生,于是,学生家长也就理性地把考试作为学习的最重要目的,据此进行教育领域内的军备竞赛。从局部来看,每个学生家长,大学和企业似乎都是理性的,但站在整个社会的高度,却发现因此造成了大量无效的应试教育。如果不改高考制度,只是靠行政命令来禁止补课,其实是在跟各方的理性选择作对,其代价和难度都非常巨大。 对于学生进行分层是必然要做的事情,因为学生终究要走向社会,不同岗位需要匹配不同能力的学生,考试则是最有效的鉴别能力的方式。所以,通过考试来分层不可避免,但过早分层却会造成严重后果。 中国社会现在对于学生的分层,不仅出现在大学入学阶段,更是提前蔓延到了基础教育的各个阶段。中考成了高中入学的分层考试,于是家长就开始为备战中考而补课。有些地方在初中、小学甚至幼儿园也开始考试分层,于是学生和家长又需要为进重点初中、重点小学补课。于是教育分层变得越来越早,导致教育无效投入与浪费。 由此可见,这些窘境的根本问题在于过早的教育分层。教育分层在历史上曾具有的积极作用,就是把稀缺的资源匹配给优秀的学生。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包括在几十年前的中国,大学教育甚至是高中资源都是稀缺的。要把这些稀缺教育资源匹配给最优秀的学生,就必须在大学和高中的入学阶段进行筛选,于是出现了高考和中考。但现在的高中和大学教育资源已经不再稀缺,高考和中考存在的必要性已经大不如前,过早分层的积极意义远不及当年,反而是暴露出因此产生的种种弊端。 政策建议:取消中考 首先应该取消高中择校分层考试,也就是取消中考。因为现在的高中教学资源并不稀缺,高中教育完全可以标准化和网络化,缩小重点高中和一般高中的教学质量差距。取消中考后,重点高中不能掐尖生源,实行了中学阶段教育资源的均等化。实际上,在更低年级的基础教育阶段,教育部已经逐步取消了重点小学和重点初中,也取消了相对应的小升初考试,录取主要采取抽签方式,老师也在不同学校之间进行轮岗,这就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教育资源和生源的均等化。既然小升初可以拒绝分层考试,那么只要高中资源不稀缺,也完全可以拒绝中考。由此带来的最大好处,当然就是减轻了择校的压力,也为学生们节省了一年专门复习备战中考的时间。 也许有人会说,虽然高中资源不稀缺,但我们不需要那么多大学生,也不需要那么多高中生,所以有必要在高中阶段就筛选掉资质差的学生,让他们走职业教育的通道,而不要去考大学。而我认为,既然现在大学资源已经不再稀缺,就应该普及大学教育 虽然学生的工作可能不需要大学的课程,但是为了未来可能的晋升机会,以及成为一位更好的公民和家庭成员,也有必要普及大学通识教育。对于这个问题,我在上一篇文章《为什么应该普及大学通识教育》已有相应论述。 又有人会担心,如果一个学校的学生质量参差不齐,会不会影响教育质量。在我看来,只要课程能够较好地实现标准化,就不会出现担心的这个问题。让所谓的好学生和差生在一起接受教育,完全也可能产生积极效果,那就是曾被认为是“差生”的孩子,同样获得更好的上升机会,进而促进社会流动性。而对好学生来说,也可能从生源的多样性中获益,对于整个社会会有更加全面的认识。试想一下,如果在一所重点中学里,所有同学都是清一色的富家子弟,其成长环境与社会真实环境严重脱节,对于这些孩子其实也不是理想的成长环境。